讓孩子從“逼著學(xué)”到“主動學(xué)”:最好的教育,是喚醒他們的內(nèi)驅(qū)力
作者:主創(chuàng)團·羅騫昀
來源:新東方家庭教育(ID: xdfjtjy)
物質(zhì)條件這么好,為什么有的孩子卻整天懶懶散散,動不動就“無聊”“躺平”?
為什么一提學(xué)習(xí),孩子要么拖延,要么就很煩躁?
青春期的孩子總是讓人頭疼,特別是一提學(xué)習(xí),全身都是反骨。
家長們使盡渾身解數(shù),獎勵懲罰,連哄帶騙,講道理……折騰自己和孩子一通,依然覺得孩子懶散、拖延,越鞭策越不動,甚至直接躺平擺爛、放棄學(xué)習(xí)。
那么,到底怎么做才能培養(yǎng)一個有“自驅(qū)力”的孩子?
美國心理學(xué)家德西(Deci Edward L.)和瑞恩(Ryan Richard)提出的“自我決定理論”,從根本上回答了這個問題:我們要努力滿足人的三種心理需求——自主、勝任、聯(lián)結(jié),才能增強人的內(nèi)在動機,促進外部的動機內(nèi)化。這也給我們?nèi)绾巫尯⒆訌摹氨煌啤钡健白酝啤碧峁┝怂悸贰?/p>
給孩子“掌控感”他需要你放手
曾經(jīng)有一個心理咨詢案例:
一個小伙子大學(xué)畢業(yè)后什么都不做,天天就窩在家里,吃泡面,打游戲,不工作也不和人來往。
母親拉著他去看了心理醫(yī)生,發(fā)現(xiàn)問題竟然出在離世多年的父親身上。他的父親是一個控制欲很強的人,不管他做什么,都會干涉。小到選擇興趣班、交朋友,大到報考哪所學(xué)校,都是父親說了算。
而父親突然離世后,他就沒有方向了,變成如今這副模樣。
教育的對立面是操縱,被“第三只手”束縛的孩子沒有自由,沒有動力,也難以靠自己站立。
紀伯倫的詩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這樣寫道:
“你是弓,兒女是從你那里射出的箭。
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,
他用盡力氣將弓拉開,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。
懷著快樂的心情,在弓箭手的手中彎曲吧,
因為他愛一路飛翔的箭,也愛無比穩(wěn)定的弓?!?/p>
這首詩喚醒了很多家長:你的孩子,并不是“你的”孩子,他們并不屬于你,而屬于他們自己。
在上一輩人的育兒觀念里,“掌控”不著痕跡地出現(xiàn):“男孩子要堅強,不能哭”、“女孩子就是要學(xué)跳舞”,無形之中這樣的教養(yǎng)方式傳遞給了這一代的家長。家長滿足了自己的“掌控感”,但孩子的“掌控感”卻消失了。
網(wǎng)上一位老師分享了一個故事:他的孩子有一天回家,說夏令營不知道該去什么地方,于是回家詢問他們。
這位老師當時就察覺到孩子對自己的不相信,于是他告訴兒子說:“這事你自己定就行。你長大了,這種事完全可以搞定,我們相信你。”
當孩子呈現(xiàn)出對自己能做的事不確信,沒有內(nèi)在動力想去做事,或是利用游戲等虛擬場景企圖獲得自信,這都是給家長的警告:孩子對自己的生命沒有掌控感,他在逐漸失去自己。
因此,我們要給孩子機會,讓孩子去體驗自己想過的人生,讓孩子有掌控感,他們才有自發(fā)的動力去學(xué)習(xí)、去探索生命的方向。
在《男孩的自驅(qū)型成長》中,亞當·普萊斯博士給父母提供了2個培養(yǎng)孩子掌控感基本原則和方法:
1. 養(yǎng)育孩子要遵循的原則: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
把“我能為孩子做什么”變成“他自己可以做什么”,在保證孩子安全情況下,讓他大膽嘗試。
例如,你可以列出一周內(nèi)你為孩子做的事,想想這些事哪些孩子能獨立完成,然后放手讓他自己去做。
2.給孩子自主權(quán),從這5點開始
1)讓孩子自己選擇
2)做旁觀式家長
3)讓孩子表達自己的觀點,尊重他的獨立思考
4)允許孩子提出反對意見
5)做腳手架,不做高樓。給孩子提供恰到好處的支持,而不是替他蓋樓。
海姆·吉諾特博士曾說:
“不要否認孩子的體會,不要駁斥他的感覺,不要否定他的愿望,不要嘲笑他的品格,不要貶低他的主張,不要污蔑他的人格,不要懷疑他的經(jīng)歷。相反,所有這些,我們都要承認?!?/p>
想讓孩子有內(nèi)在動力,家長必須放手,讓孩子自己做主,讓掌控感回歸孩子自身。
提升孩子的“能力感”培養(yǎng)成長型思維
為什么很多孩子一遇到困難就拖延、放棄?
用教育家簡·尼爾森博士的一句話回答:“一個行為不當?shù)暮⒆樱且粋€喪失信心的孩子。”
就像成年人都可能會因為害怕失敗,而無意識地逃避工作、生活上的困難。那么對于一個還沒有自我的孩子來說,一道題不會、上課回答問題錯誤,都可能讓他們陷入自我懷疑。
特別是對于男孩來說,由于他們不能穩(wěn)妥地表達情感,處理自我懷疑、無能感時,他們只有2種方式:一個選擇是退縮,另一個是憤怒、叛逆。
用心理學(xué)家弗洛伊德的“冰山理論”來看,一座冰山水面之上露出來的一角,是我們看到的孩子的挑戰(zhàn)行為,比如發(fā)脾氣、做事拖拉等等。而冰山下面,才是根源。
孩子自暴自棄,放棄自己,覺得自己能力不足,做什么都無法成功。
他們真正想表達的是:“不要放棄我,一點一點教會我?!?/p>
想讓孩子有內(nèi)在動力主動學(xué)習(xí),家長需要引導(dǎo)他們把“做不到”變成“能做到”。
而事實上,這是一種思維的轉(zhuǎn)變:固定型思維轉(zhuǎn)變?yōu)槌砷L型思維。
內(nèi)容來源:《男孩的自驅(qū)型成長》

書中有一名記者和一名成功的企業(yè)首席執(zhí)行官的對話:
“先生,您成功的秘訣是什么?”記者問。
“決策正確。”
“怎樣才能做到?jīng)Q策正確?”
“經(jīng)驗?!?/strong>
“那么經(jīng)驗從何而來?”
“決策失誤?!?/strong>
擁有成長型思維的人,會把困難當作是令自己變得更聰明、更高效、更優(yōu)秀的機會。因此,當孩子知道大腦有可塑性,對自己有信心,且能在困難面前躍躍欲試,他就能夠控制自己的努力程度,成為自驅(qū)者。
想幫助孩子實現(xiàn)這樣的轉(zhuǎn)變,可以從以下6點開始做起:
1. 關(guān)注孩子努力的過程,而非過分強調(diào)結(jié)果
少對孩子說“你真聰明”,多說“你通過自己的努力進步了,真棒!”
2. 讓孩子明白失敗不可怕
帶孩子看見失敗能教會他的東西,告訴他失敗背后其實藏著老天給的禮物。
3. 把犯錯當人生常態(tài)
可以和孩子分享你做過的錯事,并說說你從中得到的教訓(xùn)。
比如你把筆記本電腦落在出租車上,你的教訓(xùn)是:不要在下車時打電話。
4. 不要過度照顧孩子
過度照顧會給孩子傳達“我認為你不行”的信息,還會給他們提供逃避的機會。
5. 放下對孩子的焦慮
你的焦慮會讓孩子覺得你懷疑他的能力。如你對孩子說“成績不好,你就上不了好大學(xué)”,他聽到的是“我認為你上不了好大學(xué)”。
6. 幫助孩子緩解壓力:寫焦慮日志等
和孩子建立“聯(lián)結(jié)感”,無條件愛他
很多家長會在聽到孩子說“你不要管我”、“我不想和你說話”時會很傷心,覺得孩子不需要自己了。
但青春期從依賴走向獨立,對于孩子來說,并不是輕易完成的。他們一方面渴望擺脫父母獲得自由,另一方面又害怕父母會在他們成人后“拋棄”他們。他們需要安全感,需要確認你是無條件愛著他的,孩子依舊需要你。
因此在青春期,和孩子最好的關(guān)系,是保持“既親密又獨立”的狀態(tài)。
尊重孩子,允許孩子做自己。也在他們需要幫助的時候,給予支持的援手。
用心傾聽而不予置評,是提供支持和無條件的愛的最佳方式。因此,和孩子相處時,一定要少說多聽,聽和說的比例最好是8:2。
同時也要讓孩子感覺到你認真地在聽,可以使用“傾聽三步法”:
①重復(fù)孩子的話
②共情孩子的感受,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動機
③釋義和總結(jié)。幫孩子理清事情的來龍去脈,等他做出回應(yīng)
例如:
兒子:我再也不打球了,我討厭打球!
父母:你討厭打球?(重復(fù))
兒子:是的!今天的訓(xùn)練糟透了,隊友們都說我菜。
父母:他們說你菜?那一定刺痛了你。(重復(fù)+共情)
兒子:是的!我討厭被說菜,但我確實經(jīng)?!?/p>
父母:那么,你不喜歡打球是因為隊友們?nèi)⌒δ??看來你的擊球水平還有待提高。(釋義和總結(jié))
另外想和孩子保持聯(lián)結(jié)感,要注意在生活的一些細節(jié)中傳遞愛,比如:
1. 不將孩子的不努力歸罪于自己或他個人
2. 不再跟孩子說他有多聰明
3. 不針對孩子的成績進行說教,或?qū)λ^往的失敗喋喋不休
4. 切忌不停嘮叨
5. 試著引導(dǎo)孩子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
6. 不過度詢問或建議
7. 孩子想傾訴時,認真聽
8. 教給孩子求助的技巧
9. 如果孩子需要幫助,試著找人幫他
10. 幫助孩子成為某個領(lǐng)域的專家
孩子和父母的情感鏈接,是他幸福感的基礎(chǔ)。
當他感受到無條件的支持和愛,他知道身后有父母這座大山,他就會有勇氣驅(qū)動自己面對困難,迎接挑戰(zhàn)。
著名青少年心理學(xué)家安東尼·沃爾夫曾說:“你要有信心——不是相信自己總是能做對決策或者始終掌握得住孩子,任何人都做不到這個地步,甚至可以說都差得很遠。但是你要相信你是最適合教育孩子的人,相信你的努力不會白費。”
青春期會讓父母很頭疼,但對于孩子來說,他們需要完成從依賴到獨立的蛻變,也是很大的挑戰(zhàn)。
孩子的人生終究是他自己的。父母能做的只是,盡量在他無法獨自行走的年紀,給予他支持和輔助。讓他學(xué)會為自己的人生承擔(dān)責(zé)任,找到自己內(nèi)在認同的人生價值,獲得獨自勇敢前行的動力。
學(xué)著信任孩子,給他自由,包括失敗的自由,認識自我的自由,找到自己內(nèi)在動機的自由。
在青春期這個會影響孩子一生的重要階段,培養(yǎng)起他的自驅(qū)力,幫助他渡過這個艱難的階段,迎接真正的成年。
你擋不住春天,那就讓春意滿園吧!
— END —
作者:羅騫昀。新東方家庭教育(ID:xdfjtjy),傳遞專業(yè)家庭教育理念,提供海內(nèi)外家庭教育資訊,分享可吸收、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議。讓持續(xù)的學(xué)習(xí)成為家庭的習(xí)慣。
小學(xué)教育 2024-01-18 22:47:29 通過 網(wǎng)頁 瀏覽(971) 打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