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端園網(wǎng)上展廳
清端園位于廣東省雷州市附城鎮(zhèn)南田村,是為紀念天下清官、南粵先賢陳瑸而修建的一座園林。園區(qū)占地17000多平方米,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,由清端廣場、陳瑸故居、陳瑸紀念館、思賢亭、陳瑸廉政史跡展覽館和清蓮池等部分組成。園林式布局,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、主題突出、文化氣氛濃厚。這里是弘揚中國優(yōu)秀傳統(tǒng)文化,加強海峽兩岸交流,推進廉政建設和促進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平臺。
直達網(wǎng)址>>
雷州市烈士陵園簡介
雷州市烈士陵園位于西湖大道075號,建于1965年,總占地面積為11.5萬平方米。1992年12月公布為??悼h級文物保護單位。1997年被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,是雷州市重要的革命傳統(tǒng)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。
園內(nèi)建有烈士公墓、烈士紀念碑、烈士紀念館,其中,烈士紀念碑,通高15米,臺基粘貼大理石板,刻有毛澤東詩詞,正刻原碑文“烈士紀念碑”系中共廣東省委原書記陶鑄同志手跡,文化大革命時碑文被刮除,現(xiàn)碑文乃1971年仿毛澤東書跡重雕,碑周圍有石欄桿裝飾。2007年,雷州市人民政府投資100萬元用青石鋪設臺階及陵園地臺,整治周圍環(huán)境。陵園內(nèi)的烈士紀念館,對研究雷州抗日戰(zhàn)爭和革命斗爭史,對下一代進行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義。因原館已成危房,2016年,雷州市政府投資300多萬元將原館拆除,并在原地重建,新館為三層,占地面積700平方米,總建筑面積1340平方米。
陵園呈坐西向東方向,四至大體范圍是:東、南至坡邊水田,西至公路(即現(xiàn)西湖大道),北至水電局即現(xiàn)在的供電局(注:水電局即現(xiàn)在的水務局原與供電局同為一個單位,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后才互相分離,分離后,水利局除保留部分下屬單位在原址外,局機關搬到雷城鎮(zhèn)鎮(zhèn)北社區(qū),俗稱“樹頭”,現(xiàn)又搬到西湖水庫南邊湖畔);由于種種原因,民政部門至今還未持有國土部門頒發(fā)的陵園土地權屬證明,那陵園占地面積究竟是多少,在不同時期、不同資料也不一致,其中,1989年出版的《湛江市地名志》第652頁對“??悼h革命烈士陵園”的表述為:該陵園的占地面積為11.5萬平方米;而2004年出版的《??悼h志》又說是72畝;但在1998年雷州市民政局填報的《革命烈士紀念建筑物保護單位普查表》里卻顯示為60030平方米。所以,對雷州市烈士陵園的土地具體占有面積目前沒有一個準確的數(shù)據(jù)。
2020年5月14日
雷州市博物館簡介
雷州市博物館舊館創(chuàng)建于1983年,位于三元塔公園內(nèi)。隨著館業(yè)務的不斷發(fā)展,館藏文物日益豐富,舊館各方面設施落后,已不適應時代要求。2005年9月,市委市政府選址西湖旁,破土奠基,總投資3800多萬元,2009年1月新館建成開館。新館占地面積6180平方米,建筑面積10821.60平方米,是一座綜合性博物館,為雷州市標志性建筑物,居廣東省縣級博物館前列,被譽為“嶺南文博一枝花 ”。
雷州市博物館新館是集收藏、展示、研究、教育、服務、交流為一體的現(xiàn)代化大型綜合性的國家三級博物館。館藏文物達7460件,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件,二級文物147件,三級文物464件。館內(nèi)設有“歷史沿革”、“石狗奇觀”、“ 民俗風情”、“ 歷代陶瓷”、“ 古今書畫”、“麥湘捐贈館”六個常規(guī)展廳和五個臨時展廳。運用多種陳列方法以及文字、圖片、音像等媒體手段,多視角、多層面對雷州歷史上的先民遷徙、郡縣建置、絲路開發(fā)、文化藝術、人文精神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的展示與推介。為了向外界更好地推介雷州文化,雷州市博物館積極落實科學發(fā)展觀,通過文物征集、保護、研究、展示、宣傳推介等活動,大力弘揚雷州文化,提升雷州文化在嶺南文化的地位。
自創(chuàng)建以來,雷州市博物館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領導下,屢獲殊榮。1984年,獲評“廣東省第二次全國文物普查先進單位”稱號;1986年,獲評“廣東省先進單位”稱號;1997年,獲國家文物局評“全國文物系統(tǒng)優(yōu)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”稱號;2011年,獲評“廣東省基層宣傳文化工作先進單位”稱號; 2013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 “國家三級博物館”;2014年被國家文物局評為“全國文化系統(tǒng)先進單位”;2019年榮獲“廣東省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工作先進集體”。
新館開館以來,充分發(fā)揮新館功能優(yōu)勢。先后舉辦各類展覽200余場,接待各界觀眾達300余萬人次,中央、省領導同志以及來自全國各地的重要來賓共計400人次,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。我館堅持“宣傳、教育、傳承、服務”為主的原則,積極開展傳統(tǒng)文化教育與愛國主義教育活動,年接待觀眾20萬多人次,深受社會各界好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