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产在线视频a在线视频,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网站,国内精产品一二二三的区别,国产日韩精品91

    <s id="gmbiu"></s>

        <sup id="gmbiu"><thead id="gmbiu"><input id="gmbiu"></input></thead></sup>
        <strike id="gmbiu"></strike>

        管理員登陸

        雷州各鎮(zhèn)的村莊簡史及姓氏來源(南興篇)

        南興鎮(zhèn)始建于嘉慶二十五年(1820)。南興取意為“置古雷州城之南,眾望其興也”。民國時期稱為南興區(qū)公所解放初期,屬??悼h第二區(qū)。1957年,分南興、東林兩鄉(xiāng)。1958年,屬雷南縣先鋒公社。1961年,分出屬南興區(qū);后又析出成立南興公社。1984年,改稱為南興區(qū)。1987年4月,改稱為南興鎮(zhèn)。

        南興鎮(zhèn)下轄 1 個社區(qū)和 33 個村委會,社區(qū)為南興社區(qū),村委會包括東倉、東吳、東岳、東市、東村、東林、南渡、善排、塘頭、夏初、外園、宋村、山內(nèi)、山尾、平蘭、新村、梅田、步月、深田、清坭、港東、港西、田東、芝園、花橋、荇州、草洋、袁新、高朗、高田、麻參、麻廉等。

        【東市村委會】

        東市村,又名“泉水墟”“泉水村”,有吳、柯、陳、高、游、龐、林、莊、蘇等9姓常住。明清時,每逢農(nóng)歷三、六、九日上午,人們自發(fā)來此交易,熱鬧非凡,但下午便空巷無人,因此得名“泉水墟”。吳姓:據(jù)民國32年(1943年)族譜,始祖吳宗賢于明萬歷四十八年(1620年)從塘尾高華村(九華村)遷入“泉水村”定居??滦眨菏甲媲宄瘯r從徐聞南山遷居此地。林姓:始祖清朝晚期從塘尾村或嶺高村遷至,約100年。游姓:始祖清朝晚期從麻參遷入,約100年。陳姓:始祖清朝晚期從附城鎮(zhèn)大埔村遷入,約100年。莊姓:始祖清朝道光年間從西田遷入,約100年。高姓:始祖清朝晚期從田東村遷入,約100年。龐姓:始祖不詳。蘇姓:近代隨母遷居至此。

        嶺高村,也稱“嶺溝村”“嶺兜村”,因地勢居高臨下,到洋田需經(jīng)過高10多米的山間溝道,故而得名。常住姓氏有林、黃、謝。林姓:始祖林天福于明朝中期從吳川霞街遷居,已有400余年。黃姓:始祖明朝末從順德遷入,詳情不詳。謝姓:始祖謝宏遠于20世紀初遷居。

        塘尾村,亦稱“九華村”“高華村”“溝埂村”,因村巷狹長蜿蜒約1千米得名。1952年,因農(nóng)會組織設點,南邊設高華村,北邊設塘尾村,1956年高級社時高華村并入塘尾村。有王、謝、林、許、盧、陳、鄺、倪、蔡、李等姓常住。據(jù)吳姓民國32年(1943年)族譜,始祖妃和、妃瓏等兄弟于唐代后期從雷城遷居溝埂(九華村、高華村),后遷至東市村(泉水村)。王姓:為第一大姓,分南王、北王。始祖王忠良、王忠弼于清朝中期從東海島遷來,世居村東南面。南王始祖王芝于清乾隆年間從雷城曲街遷入,其居所亦稱“咸頭村”或“塘咸村”。謝姓:明朝嘉靖十三年(1534年),先祖謝十三公攜眷從雷州市附城鎮(zhèn)榜山村遷來,已歷500多年,其中一脈清朝中期遷至白沙鎮(zhèn)墨城村。林姓:始祖清朝早期從坑尾村及平蘭西村遷入,已歷200多年,詳情不詳。許姓:始祖清朝中期從楊家遷入,已200多年,詳情不詳。蔡姓:始祖清朝中期遷入,詳情不詳。鄺姓:始祖清朝中期遷入,已300多年,詳情不詳。李姓:始祖清朝晚期從邦塘村遷入,已100多年,詳情不詳。盧姓:始祖清朝晚期從松竹鎮(zhèn)外園村遷入,已100多年,詳情不詳。陳姓:始祖清朝晚期遷入,已100多年,詳情不詳。倪姓:始祖倪忠賢清朝晚期從附城鎮(zhèn)麻亭村遷入。

        【東吳村委會】

        東吳上下兩村主要為莫氏世居。據(jù)族譜,莫氏先祖于明朝洪武三年(1370年)從福建省蒲田縣馬屎巷遷居至此繁衍。

        東吳上村:亦稱“東吳上四村莫宅”“新興村”,居民由東吳下二村莫子美次子莫元純、次孫莫隆于明朝上遷定居,1958年成立生產(chǎn)隊得名。

        東吳下村(泉水村):莫氏世居,歷史悠久,據(jù)族譜,莫氏先祖莫子純、莫子美、莫子高明朝時遷居于此。

        東吳下一村:全姓莫,為莫子純后裔。

        東吳下二村:莫、鄭姓世居,莫姓為主,莫氏先祖莫子美后裔占四分之三。據(jù)族譜,莫氏先祖莫子純、莫子美、莫子高首居于此。鄭姓始祖于清朝光緒年間從東海仔遷入。

        東吳下三村:黃姓世居,始祖黃開春、偉干于清朝遷入。兼居莫氏子高公后裔。

        定村(頂村、新寧村、新安村):吳姓世居。據(jù)族譜,始祖吳啟進于清朝中期遷來。

        后灣村:吳姓世居,先祖清朝時遷此定居,詳情不詳。

        上六林宅村:林姓世居,祖上清朝時從松竹鎮(zhèn)南亭村遷入。

        后寒村(后降村):梁姓世居。據(jù)族譜,始祖梁登桂于清朝中期從客路鎮(zhèn)邁坦村遷入。

        西溪村:因處小溪西邊得名。林、鄭姓世居。據(jù)林氏族譜,始祖林扶從福建遷南亭街任海邑烏石巡檢,咸豐年間從松竹南亭遷至,見此地宜耕宜居,風水佳,取名西溪村。鄭姓始祖清末遷入,二世分遷烏石文堂村。

        【港西村委會】

        西田村:據(jù)《方氏族譜》,“第十二世祖于宋紹興時官瓊南安撫使,歸至雷即擇萬頃洋田之南居焉,即今之南渡港西處也”。

        三石村:東接下井村,西接西地村,南接新地村,北接西田村。黃姓世居,據(jù)《黃氏族譜》,先祖清朝時已世居于此。

        下井村:李、方姓世居。據(jù)《方氏族譜》,始祖從西田分居。李姓清末從白沙水美村分居至此。

        新地村:黃、劉姓世居。據(jù)《黃氏族譜》,黃氏先祖黃經(jīng)持系福建莆田人,居馬使,清雍正年間原居雷城西門,后遷山內(nèi)村,最終卜居港西后排村,生三子魁選、魁璉、魁泰,再移居新地村。劉姓始祖清末從西洋劉宅分出新地村居住。

        后排村:黃姓世居,據(jù)《黃氏族譜》,始祖從山內(nèi)遷居。

        后巷村:吳、符姓世居,吳氏始祖不詳。符氏先祖清末從南渡遷入。

        上村:方姓世居,據(jù)《方氏族譜》,清朝晚期,方氏大房從西田分居于上村定居。

        西地村(新安村):莊姓世居。據(jù)族譜,始祖莊賢左于明永樂年間遷居海邑,宅卜居東山麻廉,至清朝中期九世祖莊作爵遷七都四屯二甲渡南社港西新安村(西地村)。十世分支英利,十一世遷平蘭。

        【麻參村委會】

        麻參村:游、馮、張、唐等姓世居。據(jù)游氏族譜,開基始祖從福建莆田遷雷府海邑松竹鎮(zhèn)溪頭村創(chuàng)業(yè),至游宗盛于明穆宗隆慶年間(1567 - 1572年)遷那山社四圖五甲(今雷州府??悼h麻參村)定居繁衍。馮姓清末從南興夏倉村遷入,始祖不詳。張、唐、蔡、梁姓始祖及遷徙情況不詳。

        燕山村:杜姓世居,新中國成立前從南興鎮(zhèn)深田村遷入。

        上地仔村(上洋仔村):因四面環(huán)洋田,處洋田中央得名,游姓世居,先祖從麻參村分遷而來。

        【南興村委會】

        南興墟:始建于清嘉慶二十五年(1820年),寓意“置古雷州城之南,眾望其興”。屬下有5條大街1條大道。

        一街:位于墟東北角,始建于明朝,現(xiàn)多為民間住宅區(qū),有陳、林、王、符、黃、張等姓集居。

        二街:自北往南,從一街街頭往墟中心,自圣王宮至墟中心南興人民大道十字街。有陳、林、黃、許、何、楊等姓世居。

        三街:從十字街頭往西約100米,沿南興人民大道從南往北,從天濟藥材鋪至南興中學后街。有陳、游、梁、馮、吳、何、李等姓世居。

        四街:從二街頭跨過人民大道,自北往南,從鴨子行至氨水池、豬仔行,再至興華路。有趙、潘、吳、林等姓世居。

        五街:從三街頭跨過南興人民大道往西南,從古井起經(jīng)“五顯宮”至207國道。有林、何、鄧、黃、王、孫、李、周、陳等姓世居。

        南興人民大道(南興大街):街道筆直,自原糧所前207國道至東坡嶺。

        陳春村:陳、何、吳姓世居。吳姓開基始祖清末遷此。何姓先祖何澤民元朝時為福建省興化府滑由縣成頭村美蓉樹下人,任廉州路照磨官,后轉任雷州路照磨,卜居蘇樓書院附近,該村開基始祖明末遷此。陳姓開基始祖清朝中期遷此。

        云路頭村:鄭、江、梁姓世居。鄭姓始祖清朝中期自吳川遷此,江氏始祖清朝晚期遷此,梁氏為江氏義子,近代從廉江而來。

        東坡村:因靠近東坡嶺得名。陳、吳、崔、楊、謝等姓世居。吳姓始祖清朝從本鎮(zhèn)新村村委會東坡村遷入,官姓始祖清朝從楊家鎮(zhèn)東坎村遷入,崔姓始祖清朝從附城鎮(zhèn)遷入,陳姓始祖清朝從唐家鎮(zhèn)遷入,楊姓始祖近代從本鎮(zhèn)青泥村遷入,謝姓始祖近代從本鎮(zhèn)塘尾村遷入。

        水濠村:林、何、黃等姓世居。

        高流水村:古稱“高水村”“倒流水村”“泉應村”,因位于小丘陵山坡,面臨小河流水得名。陳姓世居,據(jù)陳氏族譜,始祖陳高明于清康熙年間遷此墾居。

        邊園仔村(邊園村):陳、符、黃、鄧、曾等姓世居。曾姓清朝中期從沈塘鎮(zhèn)茂蓮遷居泉水墟(東市),清末再從泉水墟遷此。

        下路村:陳、潘、黃、林、游等姓世居。

        【南興社區(qū)】

        南興墟情況與南興村委會所述南興墟一致,此處略。

        【平蘭村委會】

        坑尾村:原名“興仁村”,源于儒學“五?!蔽幕?,后因地處坑尾端,以地理位置更名。林、梁、謝姓世居。林氏始祖林學祿于元朝從吳川霞街遷入,為開基之祖。梁氏始祖清朝自客路邁坦遷來,距今200多年。謝氏始祖謝費午清朝自錦坡村遷來。

        平蘭村:據(jù)林氏族譜,開基始祖林昺昌原住邑之東林,于明成化十八年(1482年)遷居平蘭。

        鳥林村:林、鄺、黃姓世居。林姓于清朝從坑尾村分出,鄺姓始祖清朝自九華村遷來,黃姓始祖不詳。

        江西村:因先祖思道曾在江西如港縣任縣尹得名,也叫后排村(明朝已有先民黃氏在此定居,稱后排村,清朝中期林姓進入后改名)。林、鄭、譚、黃姓世居。林姓始祖林光前清朝中期從坑尾遷移至此,鄭姓始祖不詳,清朝從沙尾后排村遷來,譚姓始祖從龍門鎮(zhèn)昌平村遷來,黃姓始祖不詳。

        路上坡村:因居山坡得名,林、鄭、方姓世居。林姓先祖清末從坑尾村遷來,鄭姓先祖清末從江西村遷來,方姓始祖清末從港西村遷來。

        武園村:原名“賀母園”,陳、林姓世居。陳姓始祖清末從唐家赤豆村遷來,林姓始祖清末從坑尾村遷來。

        北山村:原名“西坡村”或“北山北村”,因在擎雷山北面得名。林、陳、李姓世居。清順治十八年(1661年),開基始祖陳宏通、陳文輝從高流水村遷此,有陳氏祠堂門聯(lián)為證。林姓于20世紀60年代從坑尾村遷來,李姓清朝早期遷來。

        北山南村:因在擎雷山南面得名。蔡、黃、林、陳、符姓世居。蔡姓始祖清末從鑄黎村遷來,黃姓始祖黃元清清朝中期遷來,林姓先祖從坑尾遷鑄黎后再遷此,陳姓始祖清末從南興塘頭遷來,符姓始祖符宗勤于清末從南渡遷來。

        【夏初村委會】

        夏初村:原名“下倉村”,一說是因村在山坡,前為良田,寓為糧倉;另一說為馮氏始祖夏天至此,以擎雷嶺為倉儲,宜耕宜居,稱夏倉。歷史悠久,馮、李姓世居。馮氏始祖馮君賽于明嘉靖年間已遷居此地繁衍。李氏始祖不詳。

        鑄黎村:又名“水黎村”“邁特村”“北山村”,蔡、林、曹、吳、歐、王等姓世居。蔡姓為第一大姓,據(jù)族譜,始祖蔡彥璋于明季清初(清順治)由調(diào)排社龍溪村遷移至此墾荒。林姓始祖林兆福于清朝從平蘭村第五房第十二世分遷至此。曹氏始祖曹相為宋末福建建寧府建陽縣大林村人,奉誥大夫,原從化州路同知,后居雷州府??悼h曹家村,至清朝中期始由山美村遷居于此。吳、歐、王姓始祖及遷徙年代不詳。

        鋪坡村:也叫“后堂村”,因村后有“烽火臺”得名。始建于清朝初期,龐、符姓世居,龐姓始祖清朝初期遷此,符姓始祖清末從本鎮(zhèn)南渡分遷而來。

        后山村(后山仔):因在擎雷山后得名。清朝晚期,馮氏始祖從夏初分出,至今100多年。

        【新村村委會】

        謝宅村:又叫“謝處村”“謝屋村”,因謝姓世居且定居早得名。據(jù)族譜,謝氏始祖謝榮于明朝中期遷居,至今500多年。

        新村(吳新村):關、吳、莫、楊、梁姓世居。關氏始祖清朝中期遷居,至今300多年。吳氏始祖吳元德清朝中期遷居,至今300多年,歷13世,現(xiàn)50多人。梁氏始祖梁公茂于清朝順治元年(1644年)中期從順德桂城鎮(zhèn)石肯村遷居,至今300多年。楊氏始祖清朝晚期從附城鎮(zhèn)大埔村遷居,莫氏始祖清朝晚期遷居。

        東坡村:因四面環(huán)山,祖上仰慕蘇東坡而名。吳氏始祖宋朝從福建至雷州府任職,后遷此墾荒。

        西田上村(田上村):王、葉、莊姓世居。王姓始祖清朝中期遷居,葉姓始祖從附城鎮(zhèn)韶山村遷居,莊姓始祖清末從本鎮(zhèn)麻廉村遷居。

        西田下村(田下村):因四面環(huán)沃野,村前平坦得名。莊、林、袁姓世居。莊姓始祖莊明古清朝早期從本鎮(zhèn)麻廉村遷居,林姓始祖林堅清末遷居,袁姓始祖清朝晚期遷居。

        新華村:原名“半路村”,吳、姚姓世居,至今100多年。

        新民村:張、蘇姓世居。張姓始祖清朝晚期從本鎮(zhèn)麻參村遷居,至今200多年。蘇姓始祖近代從本鎮(zhèn)東倉村遷居。

        上寮村:麥姓世居。清朝晚期麥姓始祖從西廳村遷居,至今100多年。

        下寮村:吳、王、肖姓世居。清朝晚期吳姓始祖吳世?。ň攀雷妫男麓暹w居,王姓始祖王際達公于清道光年間從本鎮(zhèn)黃排村遷居,肖姓始祖從松竹鎮(zhèn)馬鐵村遷居。

        排地村:莫、李、陳姓世居。莫姓始祖清末從白沙鎮(zhèn)黎郭村遷居,李姓始祖清末從白沙鎮(zhèn)邦塘村遷居,陳姓始祖清末從本鎮(zhèn)塘頭村遷居。

        下港村:鄧姓世居。據(jù)鄧氏族譜,始祖鄧大奇于清朝晚期從松竹鎮(zhèn)北邊村遷居此地。

        【東倉村委會】

        東倉村始建于宋朝,當時雷州半島農(nóng)田水利發(fā)展,人群遷來開墾,最初由鐘姓立村,后顏、陳、肖、黃、黎、周等姓陸續(xù)遷入。明朝時,村莊屢遭颶風海潮、戰(zhàn)亂及遷海政策影響,鐘、顏、陳、高姓等居民外遷。現(xiàn)居民大多于清朝康熙二十四年(1685 年)沿海展界后從別處遷入。

        槐峰陳氏:遷村始祖陳際隆,于清朝康熙五十一年(1713 年)從雷城蘇樓巷遷入。其祖籍四川順慶府南充縣,為北宋宰相后裔,經(jīng)輾轉遷徙,陳道嚴定居雷州府蘇樓巷,陳際隆為管理家族田產(chǎn)糧倉而定居東倉中村。

        淡水陳氏支系:居村始祖陳天保,于清康熙早中期由下張村(今楊家鎮(zhèn))遷入,其入雷始祖陳三官為明代銀青光祿大夫,經(jīng)多地輾轉,陳天保遷至東倉村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        東倉村劉氏:居村始祖劉漢瑛、劉漢杰胞兄弟和劉國璋,于清朝康熙五十九年從雷州府??悼h延德鄉(xiāng)第一都調(diào)排社西洋劉宅村遷入。入雷始祖劉興高,明朝初期任雷州通判,后定居雷州,其后代再遷東倉村。

        東倉村洪氏:居村始祖洪任庸,于清朝康熙五十九年(1720 年)從雷州府??悼h第二都塘尾社洪富村遷入海康縣第一都那山社嘉禾村,后部分裔孫遷住東倉村。入雷始祖洪溶,南宋后期任雷州軍通判,后定居雷州,其后代分支各地。

        東倉村蘇氏:居村始祖蘇德溫,于清朝乾隆十五年(1750 年)從海康縣延德鄉(xiāng)第一都那山社山尾村遷入。入雷始祖蘇福昌,明朝初期由“官配”移居南方,世居山尾村,傳至蘇德溫遷東倉村。

        東倉村進德嘉禾陳氏:原籍沈塘鎮(zhèn)進德大村(大陳村),先祖陳嘉愛、嘉典兄弟于清朝道光八年(1828 年)遷至嘉禾村,后因海盜、海潮侵擾,再遷至東倉村西南邊下田村,并入東倉村。其為陳夢雷第三房十五世孫,陳夢雷為南宋狀元陳文龍次男,元朝時率族人赴雷卜居。

        東倉村蔣氏:居村始祖蔣維能、蔣維秀兄弟,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(1843 年)由雷州市龍門鎮(zhèn)徐綠村遷入。遷雷始祖于嘉慶八年(1803 年)由廣州府從化縣良光鎮(zhèn)雅道村遷入徐綠村,后再遷東倉村。

        嘉禾村林氏:祖籍、始祖及世代無考,據(jù)傳先祖母攜二子來村以抓海蟹為生,后定居。

        【東村村委會】

        康家村:陳姓世居,始建于清康熙初年,創(chuàng)業(yè)于康熙盛世,取“康壯興家”之意得名。居村始祖陳鄧寧、陳奇禎,于清朝康熙初年(約 1670 年)率子孫由??悼h第四都塘尾社北坑村遷入開基。

        東村:林姓世居,位于康家村以東,原屬康家村,后分出得名。為東村村委會和黨群服務中心所在地。居村始祖林紹宗,于清朝康熙中后期(約 1710 年)從??悼h第一都那山社興仁鄉(xiāng)坑尾村遷來創(chuàng)村。

        塔仔村:原名仙安村,因供奉“十二天仙雷公大將”,且有小石塔,后以塔名村。建于明朝后期,由山尾村蘇姓遷來創(chuàng)村,清朝乾隆年間黃姓遷入,中期蔡姓遷入。黃姓居村始祖黃大儒,于清朝乾隆年間(1736 - 1795 年)從雷州府遂溪縣韶山村(今雷州市附城鎮(zhèn)韶山村)遷來。蔡姓居村始祖不詳,從南興水犁村(煮犁村)遷入。

        輝塘村:何姓世居,原叫“輝堂村”,取“四世同堂,前程輝煌”之意。1950 年因先祖清朝地契寫有“輝塘”,登記為“輝塘村”。建置較早,明嘉靖十九年(1540 年),居村始祖何迪士之子何玄紹等 3 人從遂溪縣嶺頭村(今雷州市附城鎮(zhèn)卜札村委會山內(nèi)北村)遷居此地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        輝塘仔村:何姓世居,原與輝塘村同村,清乾隆年間,何玄樞的第九世裔孫何起子的三房何清后裔何德彭,從輝塘村后山移居此地。

        【袁新村委會】

        袁新村(新安村):袁姓世居。明清時,袁氏先祖居松竹鎮(zhèn)西山村,1725 年因??的隙珊5瘫罎ⅲ3鼻忠u,袁復初舉家遷至現(xiàn)址,初名“新安村”,清末改現(xiàn)名,寓意“推陳出新”。據(jù)族譜,袁復初于清雍正三年(1725 年)從松竹西山村遷來立基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        后郭村:鄭姓世居。據(jù)鄭氏族譜,始祖鄭彥扶于清嘉慶年間攜眷從吳川坑尾遷居此地繁衍。

        東坡村:蔡、吳、黃、陳姓世居。蔡氏始祖清末遷此繁衍,陳姓始祖清末遷此,吳姓始祖近代遷此,黃姓始祖近代遷此,具體情況不詳。

        西挖村:戴姓世居,先祖清末已遷此地定居。

        【東林村委會】

        東林村:林姓世居。遷雷陽始祖林翠夫,宋景定三年(1262 年)特奏進士,任連巡教授,從潮州惠來遷入雷州軍曲街,后卜居東林村開基。

        棠池村:唐、高、陳、林姓世居。據(jù)林姓族譜,先祖林鑑于明朝從白院遷居此地。陳姓先祖陳廷桂明朝遷居,唐姓先祖唐隆敬清朝從沈塘鎮(zhèn)吳村遷入,高姓始祖高二公清朝遷居。

        東地村:位于東林東邊,方氏世居。始祖方舜揚、方俊儒于清朝早期從雷城分遷此地。

        渡仔村:因傍南渡河出??谛〈a頭得名。陳姓始祖陳其良從松竹鎮(zhèn)東后遷居,林姓開基始祖林鳳凰從步月遷入,歷經(jīng) 200 多年,方氏開基始祖方元英清朝從東地村遷入,黃姓始祖黃煥賢從松竹鎮(zhèn)東園村遷居。

        東田村:因在田東邊得名。張、符姓世居。據(jù)族譜,張氏開基始祖張克岐清朝從附城鎮(zhèn)樸札村遷入,符氏始祖清末從附城何家遷入。

        鄧宅村:鄧姓世居。據(jù)鄧氏族譜,先祖鄧致學于清朝乾隆末年從白沙鎮(zhèn)符合村遷居,后張氏先祖張玉林清末從附城鎮(zhèn)卜札村遷居。

        下地村:因地處洋田下片,背依南渡河得名。李姓世居,據(jù)李氏族譜,先祖李從西溝遷居,近年何氏先祖隨母從松竹下坑何村遷居。

        書房堂村:因清朝辦有書塾,延請雷州名師陳瑯任教得名。陳姓世居,先祖陳志廣(俊廣)于清康熙年間從白沙鎮(zhèn)國實村遷居。

        【深田村委會】

        深田村主要有楊、唐、黃姓群眾世居,還有少量游、許、孫、杜、鄧、謝、王、鄭等姓。楊氏:據(jù)族譜,始祖楊克立于明朝永樂年間(1403 - 1424 年)從福建莆田遷居。唐氏:據(jù)族譜,始祖唐作翰約于清道光年間遷居,遷入地不詳。黃氏:據(jù)族譜,始祖黃大魁從楊家鎮(zhèn)安欖村遷居,時間不詳。游、許、孫、杜、鄧、謝、王、鄭姓:始祖及遷徙情況不詳。

        【步月村委會】

        步月村以林姓為主。林氏始祖分兩部分,東村始祖為林奇才公和林奇用公兄弟,林奇用公無后,東村林氏為林奇才公后人;西村始祖為林蔭綿公。東西村林氏始祖均于清朝初年直接從福建省莆田縣遷居至此。步月村地處南興鎮(zhèn)洋田地區(qū),位于南渡河下游南岸、花橋河下游北岸,因村中有渡口,初名“渡尾村”,后因過往人多且涉紅白事,族人覺不吉利,將渡口遷移,取同音字改為“步月村”,沿用至今。

        【草洋村委會】

        草洋村主要有蔡、梁、張、楊、符姓世居,另有劉姓 2 戶。蔡姓:始祖蔡鐘瓊公乾隆五年從客路鎮(zhèn)彬家村歐宅遷至。梁姓:始祖梁作棟公乾隆四十二年從客路鎮(zhèn)邁坦村遷居。張姓:始祖張正祈公康熙四十六年從湛江麻斜遷居。符姓:始祖符其鼎公 1819 年從白沙鎮(zhèn)和家村遷居。楊姓:始祖楊法顯公清嘉慶年間遷居,遷入地時間不詳。劉姓:始祖介壽公,遷入時間不詳。

        【港東村委會】

        港東南村:現(xiàn)主要有王、鄧、屈姓。據(jù)王氏族譜,始祖王文通,遷入地和時間不詳。據(jù)屈氏族譜,始祖屈士可約于清順治或康熙初年從雷州市松竹鎮(zhèn)沙坡屈村遷入。據(jù)鄧氏族譜,始祖鄧武倫 1810 年從港北遷居。

        港東北村:現(xiàn)主要有鄧紀、林姓。據(jù)鄧紀氏族譜,始祖鄧紀興賢從楊家鎮(zhèn)扶橋村遷入,時間不詳。據(jù)林氏族譜,始祖林漢華從南興鎮(zhèn)東林村遷入,時間不詳。

        上地村:王姓,從港東南遷居,時間不詳,始祖與港東南村同。

        港仔村:現(xiàn)主要有鄧、陳姓。據(jù)鄧氏家譜,鄧姓從港東北遷居,時間不詳,始祖與港東北同。陳氏始祖不詳,遷入情況不明。

        【高田村委會】

        高田村:現(xiàn)有袁、林、吳、張等姓。袁氏始祖袁馬龍公 1726 年從松竹鎮(zhèn)西山村遷居。林氏始祖林妃興遷入時間早袁氏始祖 20 多年,具體情況不詳。1 戶吳姓 50 年代隨母從雷高鎮(zhèn)南芬村遷來,1 戶張姓 80 年代從松竹鎮(zhèn)馬鐵坡膽村遷來。

        扶康村:現(xiàn)有鄭、朱等姓。鄭氏始祖邦興清順康年間從高州電白遷居。朱氏始祖朱朝輝清順治年間(約 1650 年)遷居,遷入地不詳。

        扶康仔村:現(xiàn)有吳、曾等姓。吳氏始祖吳閣宇康熙七年從南興塘尾村委會高華村遷居。曾氏始祖曾風宗從沈塘鎮(zhèn)茂蓮村遷居,時間不詳。

        【高朗村委會】

        高朗村(后朗村):取“童子好學,書聲朗朗,高捷功名”之意得名。林姓世居,居村始祖林昆侖,于明朝后期因南明與清兵戰(zhàn)亂,從高州府遷入雷州府??悼h東堝村(今調(diào)風鎮(zhèn)),后攜子孫遷入海康縣第一都那山社后朗村開基。

        后坑村:因居墩家后坑田邊得名,自建村都是林姓世居。創(chuàng)村于清朝康熙年間,居村始祖林一昌,清朝順治十四年(1657 年),2 歲時由叔父抱孤逃避兵災,從雷州府遂溪縣樂民新安社敦文村,逃難至??悼h第一都那山社七六甲,初住墩家村西邊,后卜居現(xiàn)址。

        爐鐵村(育林村):原名宮寧村,后改爐鐵村(現(xiàn)擬改育林村),村名來歷不明。始創(chuàng)于宋朝,林姓世居,村居始祖林帝瑚,于明朝嘉靖年間(1522 - 1566 年)從東海島官僚村遷入創(chuàng)建。湛姓從南興鎮(zhèn)芝園村委會厚博村(后卜村)遷入,始祖不詳。吳姓始祖不詳。

        墩家村:又名萬勝村,始建于明萬歷十七年(1589 年),由李氏、陳氏和蔡氏組建。李姓世居,居村始祖李振國,于明朝萬歷十七年由雷州市唐家鎮(zhèn)軍營村遷入創(chuàng)村開基。陳姓從松竹鎮(zhèn)后排村隨母遷至,蔡姓從南興鎮(zhèn)青坭村隨母遷至。

        黃麻上、下村:原名吳麻村,因村前多水泊洼地,種黃麻為主,后改現(xiàn)名。開始由吳姓立村,后墩家村李姓、西瓜園村陳姓、山內(nèi)村蔡姓、六余村何姓等相繼遷入。原集中居黃麻下村,后蔡姓在村南購地居住,部分陳姓遷上,形成黃麻上村。1981 年 207 國道改道后,村民沿國道邊搬遷,內(nèi)村成“空心村”。黃麻下村主要有李、陳、何姓等,黃麻上村主要有蔡、陳、林姓等。

        黃麻下、上村陳姓:居村始祖陳如志,于清朝康熙中期(1690 年前后)從楊家鎮(zhèn)西瓜園村搬遷。

        黃麻下村李姓:居村始祖李文錦,字沛蒼,于清朝乾隆年間(1780 年前后)從墩家村遷入。

        黃麻下村何姓:由白沙鎮(zhèn)六余村遷來,始祖情況不詳。

        黃麻上村蔡姓:居村始祖蔡國棟,于清朝順治年間(1644 - 1661 年)從海康縣第一都那山社那山村遷入開基。

        高朗仔村:建置時間不詳,初由黃姓遷入創(chuàng)村,后袁姓遷入。黃姓始祖及居住世代不詳,從覃斗鎮(zhèn)某村遷來。袁姓始祖袁泮經(jīng),于清朝乾隆年間(1780 年前后)從高田村遷入創(chuàng)業(yè)。

        南畔村:原村址在黃麻村西邊,建村歷史悠久,黃姓世居。先祖于明朝早期從福建省前田遷來,至今約 600 年,始祖及居住世代不詳。曾為富裕大村,后人口銳減成空心村,現(xiàn)黃姓遷至新村址 207 國道邊黃麻小學附近。宋姓民國后期隨母親從宋村遷入,何姓 20 世紀 50 年代隨母親從黃麻下村遷入。

        【花橋村委會】

        花橋墟:原名花橋埠、西山埠,明朝建埠。名字來源有二:一因地處芝林北橋(五間橋)和芝林南橋(三間橋)之間,傳說曹家村曹百萬胞妹被選皇妃,朝廷花轎在此接人,“花轎”與“花橋”雷語同音;二因明清至民國,此地未修海堤圍,有港口碼頭,是南渡河以南繁忙埠頭,且離雙溪口水兵營地近,熱鬧似花花世界,故名。

        曹家村:原名芝林曹家村,宋朝曹姓居住,明朝初張姓祖先看中風水卜地開基,沿用原名。清朝初期陳姓遷入。現(xiàn)由芝林曹家村與芝秀牛欄村(牛祿村)合并。

        曹家張姓:始祖張成,于元朝至正年間(1341 - 1370 年)由山西省平陽萬泉入雷卜居開基。

        曹家牛欄陳姓:居村始祖陳天記、陳天居,于清朝康熙年間(1661 - 1722 年)從遂溪縣(今太平鎮(zhèn))東岸村遷入曹家村南坡牛欄地,后改為芝秀牛欄村,至今 330 余年。

        曹家陳姓:居村始祖陳履堅,于清朝乾隆年間(1735 - 1794 年)從雷州府城倉門(東南門)遷入開基,至今約 300 年。

        大東村:原名東山村、大隙村,1956 年高級社時合并為大東村。1970 年前后遷至現(xiàn)址。各姓居民按遷入時間順序為蘇、蔡、廖、陳、李姓。蘇姓:世居,居村始祖蘇日榮,于明朝洪武年間(1368 - 1390 年),從雷州府遂溪縣邦機塘村遷入卜居開基。蔡姓:世居,居村始祖蔡含秀、蔡名峻,于明朝嘉靖年間(1522 - 1566)從??悼h第一都那山村遷入卜居開基,至今已歷21世。廖姓:世居,居村始祖廖發(fā)育,于明朝萬歷后期(約1620),自??悼h(今楊家鎮(zhèn))乃家村遷入卜居開基。陳姓:世居,居村始祖陳繼檀,于清朝乾隆年間(1736 - 1795)從南興鎮(zhèn)田東村遷入卜居。李姓:世居,居村始祖李配鳳,于清朝道光年間(1821 - 1850)從??悼h(今白沙鎮(zhèn))邦塘村遷入。

        西山村:位于曹家?guī)X北山腳下大東村之西,故名。居住姓氏按先后有村口黃姓(東井黃)、方姓、黃姓(田東黃)、符姓、王姓和蘇姓。村口黃姓(東井黃):居村始祖不詳,為西山村創(chuàng)村始祖,明朝早期從松竹鎮(zhèn)東井村遷來卜居開基。黃姓(田東黃):居村始祖名字不詳,族老認定為田東村始祖黃啟法裔孫,從田東村遷來居住。符姓:居村始祖符文效,于清朝順治五年(1648)從徐聞縣九斗洋停趾村(今雷州市龍門鎮(zhèn))遷入卜居開基。方姓:居村始祖方保,于清朝乾隆年間從上山村(今已廢)遷入現(xiàn)村莊。

        濱洋村:原名猿眠洋村,因村前如猴子臥洋得名,后經(jīng)名士指點改為濱洋村。余姓世居,居村始祖余國權于清朝順治年間(1638 - 1661)卜地創(chuàng)建。因族譜毀于20世紀60年代,遷雷始祖及祖籍地不詳。

        【清坭村委會】

        清坭村:又名深土村、淺村、深坭村,楊姓和蔡姓世居,楊姓遷入稍早。

        清坭村二組、四組:楊姓世居,源于同一始祖楊懋。太始祖楊懋南宋時任內(nèi)部郎中,原居福建晉江府(疑為興化府之誤)莆田縣后田村,傳至第六世楊灝,明朝早期任雷州府海康巡政廳(從八品),任滿初居??悼h第一都那山社廉高山村(現(xiàn)南興鎮(zhèn)芝園村委會林高山村),20多年后遷清坭村開基。

        清坭一組(后排村):蔡姓世居,居村始祖蔡恭簡,明朝鄉(xiāng)進士揀選知縣,妣陳氏,落籍清坭卜地開基。

        清坭村三組(淺村):蔡姓世居,居村始祖蔡貞元,于明朝嘉靖年間(約1522 - 1566)從福建省莆田縣雞屎巷,遷入雷州府海康縣第一都那山社清土村(清規(guī)淺村)卜居開基。

        后村:創(chuàng)村于清坭之后,村民全由清坭村遷入。楊氏世居,開基始祖楊瑞伍,于明朝嘉靖年間(1522 - 1566),由清坭村楊氏四房楊洪蔭裔孫遷入。蔡氏世居,居村始祖蔡聘達,由清坭三組三房蔡文甫的裔孫遷入。

        后灣村:蔡氏世居,創(chuàng)村于后村之后,與清坭村緊鄰,位居清坭村之北,以地取名。村居始祖蔡文耀,從后村遷入。

        明吉前村:楊姓世居,位于后灣村之北,原名茅仔前村,因村后茅草茂盛得名。民國時取“前程光明,幸福吉祥”之意改為現(xiàn)名。居村始祖楊聞彷、楊聞竟,為清坭村次房楊洪瑤裔孫遷入卜居創(chuàng)村。

        坑尾塘村:蔡姓世居,位于清坭村委會最北部的坑田北部山腳邊,北靠高水塘,以地取名。居村始祖蔡賢承從清坭村一組(后邊村)長房遷入卜地創(chuàng)村。

        【山內(nèi)村委會】

        山內(nèi)村歷史悠久,原名那山村,為古壯語村名,“那”意為“田”,那山即“山田”,因村前水坑沙田,村后山林茂密,得名那山,亦稱山內(nèi)村。全村委會居民皆姓蔡。隋唐以前為少數(shù)民族聚居地,唐后有漢族入住,宋元時期陳、黃、林等姓世居。明朝洪武四年(1371),蔡姓始祖蔡學源卜居開基。初入居100多年,人口發(fā)展慢,傳至五世分四房。明嘉靖年間,蔡姓人口壯大,其他姓氏陸續(xù)遷走。

        【田東村委會】

        田東村歷史可追溯至明朝早中期,距今650多年。村以方位取名,因田地廣盛,居田之東,日出之地,且花橋河水東流出海,故名并沿用至今。開基始祖高得志于明朝早中期,見此地田地廣盛,卜居創(chuàng)建田東村。此后,高氏子孫邀蔡、陳、黃、吳、張等姓遷入,形成“六大戶”,民國后又有其他姓氏入住。高姓:世居,創(chuàng)村始祖高得志,祖籍福建莆田縣,原任瓊州通判,于明朝宣德年間(1426 - 1435)卜居創(chuàng)建田東村。蔡姓:世居,居村始祖蔡司慶,于明朝中期從海康縣第一都那山社清坭村第三組蔡氏遷入。陳姓:世居,居村始祖除帝養(yǎng),于清朝康熙年間(1661 - 1722)從那山社(今南興鎮(zhèn))塘頭村遷入。黃姓:世居,居村始祖黃啟法,于清朝雍正年間(1723 - 1735)從海康縣第一都那山社溪頭村遷入開基。劉姓:居村始祖不詳,從松竹鎮(zhèn)西洋劉宅村遷入,已100多年。張姓:世居,始祖不詳,于清朝晚期從遂溪縣(今雷州市附城鎮(zhèn))卜扎村遷來。

        【芝園村委會】

        芝園村:原名芝麻園村,傳為山內(nèi)村大戶種芝麻地,20世紀50年代初改現(xiàn)名。施、黃、莊等姓世居。施姓居村始祖施必興于明朝萬歷年間(1573 - 1620)從福建省遷入卜地創(chuàng)建。

        谷倉村:地處南興圩 - 谷倉村 - 調(diào)亭村 - 將軍圩古驛道,村名有兩種說法:一為明朝官府臨時儲糧地;二為附近那山社那山村大戶臨時儲糧地。有何、許等姓。何姓:世居,居村始祖何某嬉于清朝雍正年間(1723 - 1735)卜地創(chuàng)建。許姓:居村始祖許大利,于清朝咸豐年間從雷州府城北郊仙來村遷入。

        龍樹村:在谷倉村西1千米處,因村后有高大白銀樹得名。何姓世居,始祖情況與谷倉村何姓一致。

        林高山村:余姓世居,居村始祖余志圣于明朝末年遷入卜地建村。

        厚博村:原名后卜村,因村莊坐落在長蛇形臺地較高處得名,1985年前后改現(xiàn)名。蔡、湛、梁姓世居。蔡姓:居村始祖蔡邦彥,于清順治年間(1638 - 1661)從山內(nèi)村遷入卜地開基。湛姓:居村始祖湛紀春,于清康熙年間(1662 - 1722)從遂溪縣(今太平鎮(zhèn))東岸村遷入??悼h第一都那山社卜地開基。

        大古村:原名大骨村,因坐落在長蛇形臺地脊梁處得名,1985年前后改現(xiàn)名。蔡、吳、陳姓世居。蔡姓:有兩個支系,均源于山內(nèi)村。一支為山內(nèi)村蔡大杰,于清康熙年間(1661 - 1722)遷入卜地創(chuàng)建;另一支為山內(nèi)村蔡召伯(青隆),于清乾隆年間(1736 - 1796)遷入創(chuàng)業(yè)開基。吳姓:世居,居村始祖吳天祿,于清朝道光年間(1821 - 1851)從??悼h第一都那山社(今南興鎮(zhèn))清家東市村遷入大骨村(今大古村)卜地創(chuàng)建。陳姓:有兩個支系,一支系始祖陳懂的長房二十三世孫陳學章,于清乾隆后期從海康縣第一都渡南社大橋村遷入??悼h第一都那山社山竹坑村(谷倉村西側1千米處,清后期村廢)卜居開基,裔孫再遷居大骨村(現(xiàn)大古村);另一支系始祖為陳催的三房二十二世孫陳是琨,于清乾隆后期從??悼h第一都渡南社大橋村遷入大骨村(今大古村)卜居開基。大古村陳姓以陳催為始祖,陳催出生于后唐莊宗統(tǒng)光元年(923),祖籍不詳。

        【南渡村委會】

        南渡西村:古稱渡南里,有游、楊、林、黃及陳姓群眾居住。游氏:始祖游國遂,至今已歷19世,康熙年間從附城鎮(zhèn)南渡北遷居。楊氏:始祖楊克炳,從雷州市松竹鎮(zhèn)山尾村遷入,時間不詳。陳氏:明末從雷州市松竹鎮(zhèn)龍馬村遷居,始祖不詳。林姓:始祖不詳,遷入時間不詳。黃姓:始祖不詳,遷入時間不詳。

        南渡東村:現(xiàn)主要有符、鄺姓群眾居住。符氏:始祖符一揆,原福建莆田籍,廣東南雄太守,第三渡瓊祖——瓊南萬戶侯符有辰公裔孫,在瓊山縣任職教諭,于明洪武三十一年(1398)遷居雷州府海康縣南興鎮(zhèn)西港莊后排村,后移居南渡中港莊(南渡東村)世居。鄺氏:始祖鄺朝上公從南興鎮(zhèn)塘尾村委會高華村遷入,時間不詳。

        大橋東村:現(xiàn)姓吳、劉。吳氏:宋朝年間,福建省古田縣進士吳希顏在雷州任職后定居烏石鎮(zhèn)平步村,后一支房分居北和鎮(zhèn)吳蓬村,再后吳孔彰公遷至南渡村,具體時間不詳,初居大橋西舊村后移居現(xiàn)村址。劉氏:從松竹鎮(zhèn)西洋劉宅(隨母)遷居至此,始祖及時間不詳。

        大橋西村:現(xiàn)主要姓陳。據(jù)族譜,始祖陳建業(yè)從太平鎮(zhèn)嶺頭村遷入,時間不詳。

        【麻廉村委會】

        麻廉村:莊姓世居。據(jù)莊氏族譜,開基始祖于大明正統(tǒng)年間(1436 - 1449)從福建莆田遷至雷州府海邑那山社四圖五甲(今雷州府??悼h麻廉村)定居繁衍。

        邊地村:莊姓世居,清朝從麻廉村遷居于此。

        上地村:因處洋田中央且居上方得名,莊姓世居,先祖從麻廉村分遷而來。

        【東岳村委會】

        唐代末年,東岳村已有孔姓先民居住,據(jù)傳從山東曲阜遷來,因崇拜泰山大帝建東岳宮,村名由此而來。孔姓還建孔圣廟,倡學興教,孔廟清朝已廢。明成化年間,蘇姓先祖蘇福昌從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遷至南興鎮(zhèn)山尾村。1550年,蘇福昌孫子玄益從山尾村遷至東岳村。明朝中期,孔姓衰落,部分移至塘頭村,后走向消亡。清朝康熙末年,蔡姓始祖蔡朝賜從山內(nèi)村隨母遷來,此后東岳村為蘇、蔡兩姓世居。

        【梅田村委會】

        梅田村現(xiàn)為吳、鄧、王、林姓世居。吳姓:據(jù)《梅田村吳氏族譜》,始祖吳麟于元成宗大德六年(1302)從??悼h烏石鎮(zhèn)平步村遷來雷州市南興鎮(zhèn)荇州村,部分子孫遷至荇州村東部形成梅田村。鄧姓:始祖鄧仁奭,南宋理宗三年(1227)在雷州任官,三世祖鄧廷邊擇居松竹鎮(zhèn)北邊村,十七世祖鄧長芳于清道光十三年(1833)從松竹鎮(zhèn)北邊村遷來。王、林姓:清末遷來,具體時間不詳。

        【山尾村委會】

        山尾村建置年代不可考,明永樂年間,蘇姓始祖遷居此地,現(xiàn)居民只有蘇姓。據(jù)《蘇氏族譜》,最早居住的蘇姓先祖蘇福昌,于明朝永樂年間從福建省福州府福清縣遷來,已繁衍600多年。

        【善排村委會】

        據(jù)傳明末清初,盜寇橫行,善排先祖接納邱、周、林、李、蔡、陳等姓祖先在村東南安家,贈田使其繁衍,后人將善排、下田村、溪頭村合稱“三境”。

        善排村:原名“宋邊”村,據(jù)傳宋朝洪姓移民最先居住。明朝正統(tǒng)十二年(1447),金陵江南省淮安府山陽縣仁里鄉(xiāng)人孫誠,奉旨調(diào)至雷州任指揮使,辭官后遷居宋邊村,卒后葬于調(diào)風鎮(zhèn)英樓港。為傳承其理念,后人改名“善排村”。

        下田村:原名“御田”村,唐代唐姓居住,現(xiàn)村民開基祖先認為勤奮耕種才有收獲,改名下田村。主要姓氏為邱、黃、周、蔡。清朝康熙十五年(1676),邱氏始祖從瓊州府瓊山縣遷來雷州府??悼h霧嵐村,后因賊盜遷至本村。黃氏、周氏始祖遷入較早,清朝初期,黃氏始祖黃秉盛、周氏始祖周有諜后商周鳳從外地遷入。蔡氏始祖蔡宇鼎子孫從溪頭村遷入。

        溪頭村:因地處南渡河上游三溪河匯合處且為南渡溪水之上頭得名。宋朝鄭姓世居,明朝沒落,清朝李、蔡、林、柯、陳、凌、何、黃等8姓相繼遷入。清朝康熙年間,李姓始祖李惟攀從湛江東海島東山鎮(zhèn)龍好村遷入,蔡姓始祖蔡宇鼎從南興鎮(zhèn)清坭村遷來溪頭東村,不久蔡永招也從南興鎮(zhèn)清坭村遷來溪頭中村??滦者w雷州始祖柯有冬的十三世孫柯凌云從白沙鎮(zhèn)白沙村遷入,林姓始祖林廷盛從企水鎮(zhèn)蘇屋村遷入,凌姓始祖凌創(chuàng)基從湛江吳川遷來,黃姓始祖黃啟法從雷州港西遷來,陳姓始祖陳君佐從南興鎮(zhèn)塘頭村遷來。清朝咸豐年間,何姓始祖何廷輝從東里鎮(zhèn)溝北村遷來。

        【外園村委會】

        外園舊村,原名“來巷村”,始建于宋,原許姓世居。明時,唐姓始祖唐瓊從楊家鎮(zhèn)官長村遷入。因村人善釀酒,雷州稱大酒廠為“大熬”,故又稱“熬里”村。后逢亂世,張、陳、王等姓陸續(xù)在村外圍定居,許姓大多遷徐聞,村遂改名外園。清末,外園村因人口繁衍,形成上、中、下三村,有陳、蔡、唐等9大姓世居。

        外園上村:原許、唐兩姓居住,現(xiàn)住張、陳、楊姓。明末(1633 - 1644),張蒼顯二十三世孫張君晏從沈塘鎮(zhèn)卜札村遷入。1894年,陳仕賢從黃排村、楊昌能從外地遷入定居。

        外園中村:蔡姓世居。乾隆年間(1711 - 1799),蔡基善從本鎮(zhèn)青坭村遷入,繁衍13世,人口160人。清末(約1905年),蘇秀顯、王妃棟從外地遷入,改革開放后部分蘇、王姓村民外遷。

        外園下村:原名西園村,因位陳排村西,風光旖旎得名??滴跄觊g(1662 - 1722),陳特華從高流水村遷居至此。

        黃排村:始建于1383年,原名王排村,因避帝王諱改黃排村。后隨人口發(fā)展分為上、中、下三村,呈品字排列,堪輿稱銅錢吊葫蘆之地。

        黃排上村:清初,陳孔壽部分村民從黃排中村遷居此地形成。

        黃排中村:始建于洪武年間,王姓為主。王昶從福建莆田遷廣東高州府廉江乾案村,其孫王振華1483年遷至此。

        黃排下村:原名黃排下田村,清初建,因與黃排中村水田相鄰得名,新中國成立后簡稱黃排下村。王姓為主,始祖王斌從??蹈匠枪倜暹w縣城夏江,后移居本村,長子延佐在此繁衍,次子延佑及子孫遷東里港尾村。

        陳排村:原名甜排村,來源無考。明初陳姓世居,后改陳排村,現(xiàn)鄧姓世居。鄧仁奭為南宋進士,官光祿大夫,1262年任雷州司戶參軍,致仕后居雷州。崇禎年間(1611 - 1644),其子孫鄧榮旦從附城鎮(zhèn)下嵐村移居陳排村。

        胡排村:始建于明末,原陳姓世居,稱陳排園村。胡世顯為胡姓入雷始祖,原居江南徽州府歙縣紅客村,明末署授瓊州府正堂,任滿居雷城北門關下溝。清初,四世祖胡化龍喜此地幽靜,遷入陳排園村,村名遂改胡排村。

        【荇州村委會】

        荇州村,明萬歷年《雷州府志》有載,古為林、吳姓世居。村三面環(huán)塘,荇菜生長繁茂,人們因喜愛荇菜而稱“荇州”。現(xiàn)居民由明朝南遷移民聚居形成。據(jù)老人回憶,宋朝林姓居住,明末全部外遷,英樓墩有其香火遺址。目前,村中有陳、吳等6姓。陳姓:為第一大姓,始祖為雷祖陳文玉后裔三十九世孫陳日嚴,清初從白沙鎮(zhèn)東井村遷入,四十世孫陳厥啟也遷至此。吳姓:為第二大姓,嘉靖年間,始祖吳麟從烏石鎮(zhèn)平步村遷入,發(fā)展十三世,七世后部分遷梅田村。李姓:乾隆五十年,始祖李元興從唐家鎮(zhèn)軍營村遷入。王姓始祖從南興鎮(zhèn)黃排村遷入,明初勞姓始祖從外地遷入,據(jù)傳石湖(石盆)為其養(yǎng)馬所用,后豪姓始祖從企水鎮(zhèn)田頭村遷入?,F(xiàn)豪、勞姓大多外遷,因兵荒馬亂族譜遺失,其余不可考。

        【塘頭村委會】

        塘頭村始建于元朝初年,因村南有幾十畝大池塘得名?,F(xiàn)住陳、羅、蔡三姓。羅氏:1036年,羅汝鏤從福建莆田遷雷州市北和鎮(zhèn)下寮海村,元朝初年,其十世孫文瑛遷塘頭村,已居700多年。陳氏:開基始祖陳祖義,明朝從沈塘鎮(zhèn)大陳村遷居,近600年歷史。蔡氏:200多年前,始祖從雷州市城區(qū)水店下井村遷來。

        【宋村村委會】

        據(jù)《宋氏族譜》,元朝至正年間,始祖宋王封攜妻兒乘船從福建莆田遷至雷州擎雷河畔唯碼頭附近,見此地平原廣闊,擎雷河蜿蜒如龍,南山似墨筆,遂卜居,以姓為村名宋家村(現(xiàn)名宋村)。宋村原宋姓世居,后柯、林等姓遷入。 

        參考資料:《湛江村莊簡史-雷州市卷》

        生活隨筆 2025-01-06 07:06:28 通過 網(wǎng)頁 瀏覽(1133) 打印

        共有0條評論!

        發(fā)表評論